苗族的文化特色

1、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。 50年代初 ,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 , 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 , 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 , 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 , 即:湘西方言 , 黔东方言 , 川黔滇方言和七个次方言 , 十八种土语 。
2、20世纪初 , 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 , 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 , 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、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 , 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 , 等等 。 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 。
3、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、地、日、月、巨石、大树、竹、山岩、桥等 。 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 , 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“天公地母” , 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 , 这是苗族崇拜天、地的遗迹 。
4、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 ,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“盛装” , 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。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、大领、对襟短衣 , 下身穿百褶裙 。 衣裙或长可抵足 , 飘逸多姿 , 或短不及膝 , 婀娜动人 。 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 , 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 。
5、苗族有两种姓氏 , 一种是苗姓 , 一种是汉姓 。 苗姓是原本固有的;汉姓是后来输入的 。 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 , 只用汉字书写汉姓 , 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 , 而不知有苗姓 。 在未使用“汉姓”之前 , 苗族内部早有自己区分血缘宗亲和族系的“苗姓” 。

苗族的文化特色

文章插图

 
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地的灵魂 , 也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 。 西江苗寨之所以能够发展旅游业 , 最显而易见和最富有吸引力的核心资源 , 就是由上千栋木构吊脚楼依山就势构成的村落景观 , 以及蕴含在村落里面的苗族优秀传统文化 。
西江苗寨历来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 , 村民谋生 , 以种植水稻为主 , 烧荒种小米次之 , 农闲时上山打猎以弥补肉食的不足 。 改革开放以前 , 农业在西江苗寨占据主导地位 。 改革开放后 , 西江苗寨开始零星出现各种经营商户 。
【苗族的文化特色】到1995年 , 整个村寨仅有10户人家从事商业经营 , 20来户人家从事刺绣品加工 , 跟全国众多的民族村寨一样 , 生计单一、经济薄弱 , 没有任何现代产业作为发展基础 。 自2008年旅游开发以来 , 无论在景观景点打造、旅游文化产品供给、还是营销策略上 , 都紧紧以苗族文化为引领 。
苗族
人民网-以苗族文化为引领成就西江苗寨快速发展十年

无相关信息

    推荐阅读